正在加载

9月23日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

  明天是2017年9月23日,是一年一度的节气。此时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,气候凉爽干燥。自古以来,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秋分美景、抒发心情的诗篇。民间也有很多节日习俗,我给大家介绍一下。

  问:2017年秋分是什么时候?

  答:2017年秋分从9月23日开始,到10月8日结束。

9月23日秋分 风清露冷秋期半

  “漏钟夜犹光,时节约秋分。”按照农历,秋天开始于立秋,结束于立秋,秋分恰好平分了这个季节。秋分那天,昼夜等长。秋分过后,昼短夜长,暑气转凉。

  正如林语堂所说,秋分之际,“月圆蟹肥,桂花明净,不寒萧瑟”。这种快意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。 《访谈》中提到了秋分夜的景象,对联说:“春日喧嚣松鹤有人居,清风吹月云”。松林白鹤,泉水叮当,风吹云,明月当空,平静祥和。

  宋代谢宜《滇江唇》云:“金气秋分,秋风清露半寒,凉蟾满光,桂花香远。”凉风习习,月光如水,桂香飘香。宋杨公远《三用韵十诗》:“屋上明月,秋分今夕……桂影舞,天香飘。”遍布世界各地。”月色下,依稀可见桂花的影子,闻到桂花的清香。

  虽然天气宜人,但秋分的某些物候仍会触动诗人脆弱的神经。元稹《二十四首气韵诗八月秋分》:“琴奏南庐调,清风拂面。云散摇荡,雷霆聚怒。宇宙可静。” ,且寒热均匀,忽见新来雁,岂敢不惊?这首诗从上联到颈联都描写了秋分的特点,都是背景。到当诗人忽然看到南来的大雁时,大吃一惊,感慨时光飞逝的感慨溢于言表。

  大的大雁也勾起了游子的乡愁。在古代,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。秋季,出门在外的旅人不得不考虑离家出走。大雁归来,自然会引起在押人员对家乡的眷恋。明朝人孙佐在秋分之夜听到雁鸣,思乡之情油然而生,需要借酒来化解:“故乡宜露,秋分是在凉爽的夜晚,月明天静,天晴听雁鸣,独处心伤,初饮醉,豆熟于南山,你什么时候才能修成。”

  于信则将乡愁升格为思乡:“走过岁月,旧情重重,学衡阳雁,秋分渡江。”庾信本是南边梁朝的官员,奉命北上西魏。王朝被西魏灭亡,禹信只好留在北方。秋分时节,望着衡阳的大雁渡过黄河南归,诗人产生了像大雁一样南飞归乡的强烈愿望,而禹信却终老死在了北方。

  在外地游子“有归乡之情”的亲人也在思念家乡的游子。只不过它是另一种候鸟——燕子。燕子春分来,秋分去,故有“分家”之称。清人紫景仪《忆秋分之日》云:“逢节思子,吟诗至暮。就在这个时候。逆天而行弹夹子,人生只卖文学。早归繁邑,莫待雪落。希望远在异地的游子们尽早离家,不要等到下大雪再耽误归期。

  秋分过去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 《周礼春官》评价皇帝“春分朝阳,秋分夕月”,“夕月”指的是皇帝祭月的仪式。皇帝祭月的礼仪流传后世。宋代有《秋分秋分月诗四》,描写的是皇帝祭月的情景。

  老百姓在秋分时节赏月。但由于秋分不一定有满月,为了不破坏景色,后来把赏月的日子移到离秋分更近的满月日。从汉代开始,立立秋后的第五个午日为秋社日。社日是古人祭祀大地神的日子。

  如果秋分恰逢中秋节和雪日这三天,在古人眼中实属难得。宋代刘印《秋分八月十五日社》中这样描述这样一个日子:“秋分半月,魂在夜里,以酒治耳聋。若以为关于船上的乘客,你怎么能打陆地人。”人们在这一天整夜喝酒庆祝,因为他们认为社交日喝酒可以治好耳聋。人们除了喝酒,还打游戏。

9月23日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

标注原创的文章,转载需注明出处,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,我会继续输出优质的文章回馈大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