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寒食节的别称 由来故事

  它是我国更早的节日之一,但是很多人对这个节日并不是很了解,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那么寒食节又叫什么呢?起源故事是什么?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吧!

  寒食节的别称

寒食节的别称 由来故事

  寒食节又称“禁烟节”、“寒节”、“百五节”,沿袭了古代改火的习俗。

  每年早春,气候干燥,不仅人们随身携带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,而且春雷也容易引发山火。

  古人会在这个季节进行盛大的活动,把前一年传下来的火,也就是“禁火”全部熄灭,然后重新钻火,取出新的火,作为起点新的一年里,生产生活大有起色,被称为“万年火”。开火”或“请开新火”。

  换火时,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,焚烧古神机的标志,称为人祭。沿袭传统,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,史料有三日、五日、七日等不同说法。

  在这段没有火的日子里,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度日,称为“寒食”,因此得名“寒食节”。

  寒食节延续了2000多年,被誉为民间更大的节日。

  寒食节的由来

  寒食节的由来

 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,晋献公的妃子丽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,设下毒计谋害太子申生。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国外。流放途中,重耳受尽屈辱。原来,跟他一起跑的臣子,大多都纷纷分道扬镳了。一直追随他的忠心之人,只剩下寥寥无几。其中之一就是介子推。有一次,重耳饿晕了过去。介子推为救重耳,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,用火烤了给重耳吃。十九年后,重耳归国称帝,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晋文公。

  晋文公上位后,对那些与他荣辱与共的臣子重赏,却忘了介子推。有人当着晋文公的面,为介子推哭泣。晋文公忽然忆起往事,觉得惭愧,当即派人请介子推上朝受赏为官。然而派了几次人,介子推都没有来。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。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,却见大门紧闭。介子推不愿见他,早已背着母亲逃入绵山(今介休县东南)。晋文公让御林军搜索绵山,也没有找到。有人打了个主意,既然放火烧山,放火烧三面,留下一面,等火烧起来,介子推自己出来。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。不料,大火烧了三天三夜。抬头望山,介子推母子扶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。看着介子推的尸体,晋文公哭拜了一阵,然后埋葬了尸体。

  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改绵山为“介山”,在山上建祠堂,并把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,并告诉全国,放烟花是每年的这一天都忌口,只吃寒凉的食物。临行时,砍下烧焦的柳条,在宫中做了一双木屐。他每天看着它,叹息道:“这是一个悲伤的步骤。”这就是它的来源。

 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二

  秦末,刘邦终于打败了霸王,夺得了天下。

  刘邦回到家乡,想去父母的坟墓祭祀,但由于连年战乱,坟墓上长满了野草,他找不到父母的坟墓。

  刘邦非常伤心。手下虽然帮他搜遍了所有的墓碑,但一直到黄昏,还是没有找到他父母的坟墓。刘邦从袖子里掏出那张纸,撕成许多小块,紧紧捏在手里,然后然后我向上帝祈祷:“父母在天上有灵,我将这些纸片抛向空中,如果纸片落在风吹不到的地方,就是父母的坟墓。” “

  说完,刘邦便将那张纸抛向了空中。果然,一张纸落在一座坟墓上。多于。后来老百姓像刘邦一样,每年都去祭祀祖先的坟墓,用小土块在坟墓上压几张纸,说明坟墓被人扫过。

  寒食节故事的由来3

  寒食节起源于周代旧有的禁火制度。当时有每季换火的习惯。在晚春,人们被警告不要生火,在此之前要吃生冷的食物。旧时主要是寒食节吃粥。据《荆楚岁史记》记载:“冬节十五日,大风大雨,谓之寒食。三日禁火,熬薏米粥。” “

  还有流行于洛阳地区的“桃花粥”,是唐代寒食节的食品。 《广群芳谱》说: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,与好米一起煮成粥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。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明末。清代孔尚任的《桃花扇送扇》一出,就有这样的唱词:“三月三日,刘郎到,与子到妆楼,与公子吃桃花粥。满的。”

寒食节的别称 由来故事

标注原创的文章,转载需注明出处,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,我会继续输出优质的文章回馈大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