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朗族历史 经济发展是怎么样的
- 八字算命
- m.liuliuba.com
- 2024-08-08
布朗族居住在山区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。“靠山吃山”是山区民族生存的一大特点。一个民族要想生存,经济来源非常重要。森林资源虽然丰富,但必须合理利用。过度开发自然会带来报复。这一期,我们就来说说他们是如何发展经济的。
布朗族的主要手工业是织布、印染和竹编。
格布是布朗族妇女制作的古老手工艺品。将取回来的葛藤刮去外皮,撕成细条,再用接头拉长,将几根长条编织成经线。上机穿箅。织机与棉织机相同,篦眼较大。民间称这种布为“格章”,用来缝口袋、垫子(先缝长包,里面加草),结实耐用。布朗族妇女从小就学会了织格布。如果她们不会织格布,就会被人看不起。
阿波毯,用粗棉线织成的线毯,又称牛肚毯。一侧是羊毛,另一侧是素色。这个进程现在是空闲的。布朗族还可以用檀香扇叶制作蓑衣。
清酒是用小红米、高粱、玉米等酿造的,也有人酿小壶酒。有少数专业酿酒师设立酿酒厂并向市场供应产品。
有几个铁匠。木匠有很多,比如拆木板、盖房子、做桌椅、织布机等等,技术比较粗糙。这些工具主要是刀和斧头。大木不用锯,劈成两半,再用斧头刨平。做木杆臼,用火把木头的一头烧掉,然后取出木炭,做成园坑,稍微修一下就可以了。
工农、邦协一带的布朗族经商较多。 1980年后,工农村布朗族农民赵家富承包茶叶初级生产厂,兼营店面,成为一名农民企业家。邦兵、大文地区布朗族商业意识淡薄,商业活动较少。近年,道路通车,商业渐兴。棒冰寨已有从事烟酒屠宰批发的商业农户。
人民成立目前,布朗族的生活普遍困难。其中半数以上缺粮,以野菜、野果充饥。一些人靠“卖力”度日,一些青壮年无家可归。他们去缅甸在缅甸门根等地做长工或短工。他们被称为“低地英国土地”,从事更繁重的农活。
人民成立后,布朗族人民的生活逐渐好转。 80年代以来,大部分地方解决了温饱问题。大多数村庄都变成了瓦房。大南直村共有140多户人家,以前都是“笼子房”,现在只有2户人家。勐库、沙河地区布朗族的改善更为明显,茶叶收入占比较大,商品化程度较高。基本普及初等教育,有大中专毕业生和本民族专业技术干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