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析:羌族建筑特色以及文化内涵
- 八字算命
- m.liuliuba.com
- 2024-08-09
羌族是一个建筑艺术独特精湛的民族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羌族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民居建筑风格。羌族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,依山而建,与裸露的山石融为一体。更著名的瞭望塔就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羌族建筑的特色和内涵。
羌族建筑风格独特,工艺精湛,以石材为主要材料,与汉族建筑以木为主要材料,很少使用石材,奉行“盛德在于木”。羌族建筑结合了传统建筑三大形式——游牧民族的帐棚式、汉族的窑洞式和吊脚楼式建筑的主要特点,风格古朴古朴。
羌族建筑继承了游牧帐篷的风格,体现在内部仍然完好无损的中柱结构形式上,羌族人将中柱演变成室内空间的精神柱。这种表现形式与羌族的历史经历密切相关。羌族祖先有很大一部分从西北迁徙到岷江上游。虽然生产方式由游牧向农耕转变,但游牧民族的许多文化特征仍得以保留,成为羌族文化的鲜明特色。
羌族文化结构多样,尤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。定居岷江上游后,羌族建筑在建筑形式上进行了适应性变化,同时保留了一些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,如帐篷式穹顶结构。在汉族主流文化中,它已经成为统治阶级权力、秩序、等级的象征,于是羌族人务实地选择了窑洞式平顶结构。
羌族群楼布局一体,单体建筑布局为外封闭内敞的院落形式,合理有序。它既受四川盆地汉区川斗木结构四合院影响,又仿北方四合院。形制的痕迹,羌族的“四合院”取材于汉代四合院的形制顶部进一步向空中发展,形成具有羌族特色的退隐式院落风格。
羌族建筑以瞭望塔、石屋、索桥、栈道和水利堰等更为著名。
岗楼
碉楼羌语称“琼笼”。早在2000多年前,《后汉书西南夷传》就有记载:“冉滇人依山而居,以石筑屋,高者有十余尺”。 .大多数瞭望塔都建在村庄的房屋旁边。它们是用来抵御敌人和储存粮食和柴火的建筑物。它们通常建在村庄的房屋旁边。碉楼高10米至30米,形状有四角、六角和八角,有的高达十三层、四层。瞭望塔的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土。墙基深1.35米,用石片砌成。石壁内侧与地面垂直,外侧自下而上略向内倾斜。 1988年,在四川省北川县羌乡永安村发现了明代古城堡遗址“永平炮台”。历经百年风雨,至今保存完好。
住宅
羌族的房屋为石板砌成的平顶房,呈方形,多为3层,每层高3米以上。屋顶平台底部为木板或石板,突出墙面,形成屋檐。在木板或石板上密布树枝或竹枝,再覆以黄土和鸡粪,厚约0.35米。有孔有槽导水,漏雨雪,冬暖夏凉。屋顶平台是供儿童和老人打谷、晒粮、做针线活、做游戏的地方。部分楼宇之间设有过街楼(骑楼),以方便往来。
高空滑索
羌族山高水险。 1400多年前,羌族人为方便交通,创造了铁索桥(索桥)。河两岸有石砌洞门,洞内立石基或大木柱。桥基和柱子上系着手臂粗的竹绳,少则几条,多则10条。
栈道
栈道有木栈道和石栈道两种。木垛筑于密林之中,以木铺为路,土石混杂;崖壁施石垛,岩缘钻孔,插木为桥。
打井
羌族石匠经常偷工减料外出打工。举世闻名的四川省冠县都江堰工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至今仍在造福于人民。它凝聚着古代羌族人民的血汗和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