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独特的藏族的歌舞文化

 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的灵魂,而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藏族,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歌舞文化。各民族的歌舞虽各有特色,但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。

  那么,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独特的藏族的歌舞文化

  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,在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绘画、雕塑、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。早在12、13世纪左右,就出现了有关民间音乐的专着,如萨迦般达智贡格坚赞的《音乐论》。藏族古老的图解乐谱——中移谱,在寺内得到保存和使用。藏族传统音乐特点鲜明,品种多样。

  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,各具特色。歌舞的歌词内容广泛,有赞美日月星辰、山河大地、赞美妇女容貌服饰、思念亲人、祈福相会、祝吉祥、宗教信仰等。 50年代以来,群众创作、演唱了许多反映新生活的歌曲。

  过谢: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,意为圆圈歌舞,流传甚广。萨迦地区称“索”,工布地区称“博”或“博强”,称“卓”或“郭卓”(俗称郭庄)。

  国邪经常在节日、下班后和宗教仪式上演唱。参加者手拉手肩并肩,在没有乐器伴奏的情况歌载舞。果喜乐曲朴实热烈,结构简练。大部分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,少数以六音、七音音阶为主;常用宫、豫、筝声调。卓流传于炕区,有的在慢歌段前加三板领唱,并扩充为三声部结构;浑厚深沉,快歌旋律简洁,节奏清晰,音乐刚劲有力。四川嘉绒流行的锅庄分为大锅庄和小锅庄两种,常用的有七声玉和焦调。消除除了自然的声音外,旋律中还常出现变奏或清脆的羽音,曲风别具一格。

  堆谐:是藏西地区的一种歌舞。堆意为高地,是指雅鲁藏布江流域从日喀则以西到阿里的整个地区。堆鞋在拉萨地区很流行。起初只有Zamunie伴奏,后来发展成小乐队伴奏。堆和声的结构由前奏、慢歌、间奏、快歌和尾声组成。慢歌的音乐优美欢快,快歌采用紧慢唱法,使音乐欢快紧凑。堆和声的前奏、间奏和尾声的旋律基本固定,但慢段和快段的旋律不同。以功式居多,亦有禹式、商式。曲中锣与羽调常交替出现,更后由主调转为副调,成为对和的独特韵律。

  弦子:藏语称“也”、“益”或“康谢”,流行于康藏和乌藏地区。因男子歌舞时以牛角或二胡在队伍前导舞,故称弦子。弦子起源于四川巴塘。巴塘弦子以曲调优美、曲目丰富、舞蹈舒展着称。弦子的曲子非常动听,结构简洁,以羽调居多,其次为郑商调,乐曲中常有调式交替出现。一首歌由6个音节和4个句子组成;大多数曲调可以自由填充新词。

  囊玛:主要流行于拉萨地区。 Nangma的音乐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:中速的介绍、慢速的歌曲和慢速的舞曲。歌曲部分的音乐优雅优美,歌声伴随着简单的舞蹈动作;舞蹈部分热情活泼,舞蹈轻快舒展,表演者只舞不唱。介绍的旋律基本固定;舞蹈部分大同小异,多以商调为主,部分曲目以豫、工结束;歌曲部分曲调不同,部分歌曲有相关转调;伴奏形式与兑和声相同。

独特的藏族的歌舞文化

标注原创的文章,转载需注明出处,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,我会继续输出优质的文章回馈大家